
1、“三顧茅廬”的主人公是劉備和諸葛亮。這一典故出自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,后經《三國演義》廣為流傳。故事講述了東漢末年,劉備為請隱居隆中的諸葛亮出山輔佐,三次親訪其茅廬,最終以誠意打動諸葛亮,成就了歷史上著名的“三顧茅廬”佳話。這一事件不僅體現了劉備求賢若渴的胸懷,也展現了諸葛亮的智慧與氣節。
2、劉備是“三顧茅廬”的主動方,他是漢室宗親,胸懷復興漢室的大志。在屢遭挫折后,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,因此不顧風雪嚴寒,先后三次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。前兩次諸葛亮避而不見,但劉備毫不氣餒,第三次更是耐心等候,直至諸葛亮醒來。劉備的執著與誠意,不僅感動了諸葛亮,也成為后世禮賢下士的典范。
3、諸葛亮則是“三顧茅廬”的核心人物。他隱居隆中,精研史書,深謀遠慮。面對劉備的誠意,他最終答應出山,并在茅廬中提出了著名的“隆中對”,為劉備規劃了三分天下的宏偉藍圖。諸葛亮的才智與遠見,奠定了蜀漢政權的基礎,也使他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。
4、“三顧茅廬”不僅是一段歷史故事,更是一種文化象征,寓意著真誠與堅持能夠打動人心,賢才與明主相遇,終能成就大業。這一典故被后人廣泛引用,用來形容求賢若渴、禮賢下士的精神,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“君臣相得”的經典范例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