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背水一戰(zhàn)講述的是韓信打敗趙軍的故事。
公元前205年,劉邦派韓信與張耳率幾萬大軍進攻趙國。趙王趙歇和統(tǒng)帥陳余在井陘口聚集20萬重兵,嚴密防守。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派部分兵馬從小道出擊,攔截漢軍的糧草,斷絕他們的供給。陳余不聽,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交戰(zhàn)。韓信得知這一情況,非常高興。

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,又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,等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,換上漢軍旗號。韓信親自帶一萬人沿著河岸背水擺開陣勢。到了天明,兩軍交戰(zhàn),韓信假裝敗退,陳余率軍拼命追擊。這時,韓信命令部隊出擊,趙軍見無法取勝,正要回營,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,于是四散奔逃,漢軍兩面夾擊,趙軍大敗。
背水一戰(zhàn)的由來

公元前204年,韓信奉劉邦之命率軍攻打趙國。趙王趙歇和統(tǒng)帥陳余在井陘口屯集了20萬兵力與韓信兩軍對峙。然而韓信的軍隊只有3萬人,長途奔襲過后已是疲憊不堪。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建議派軍從小道繞后去斷韓信的糧草,漢軍糧草供給跟不上就會自己退去了。統(tǒng)帥陳余不停,堅持要和漢軍正面作戰(zhàn)。

韓信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駐扎安營,派出了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,命令他們等趙軍離開營地后便迅速沖進趙軍營地,插上漢軍的旗幟。當兩軍即將開戰(zhàn)時,韓信帶領著一萬人沿著河岸背水展開了陣勢。到了天明兩軍交戰(zhàn)時,韓信一面打一面退,佯裝敗走,趙國陳余率兵追擊。等到了河岸邊漢軍發(fā)現(xiàn)無法過河時,盡皆回頭奮勇殺敵,反而把追擊的趙軍打的節(jié)節(jié)敗退。等趙軍見勢不妙想要回營的時候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營地都已經(jīng)插上了漢軍的旗子,頓時人心惶惶四散逃逸。韓信則帶軍趁勢與趙軍營地的漢軍兩面夾擊,將趙軍打的落花流水。
背水一戰(zhàn)是韓信的封神之戰(zhàn),主要是把握了人性心理,是有多方面考量的,從這以后背水一戰(zhàn)流傳下來了,用這個計策的人不少,但再沒有一個能再現(xiàn)韓信曾經(jīng)的輝煌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