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非典(SARS)疫情主要發生于2002年底至2003年中期。首例病例于2002年11月在中國廣東順德被發現,隨后疫情在2003年2月至3月期間迅速擴散。全球范圍內,疫情在2003年3月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為全球性疫情威脅,并在同年7月5日被宣布得到控制。因此,這場疫情的集中爆發和全球關注的核心時間段是2003年。
2. 疫情的傳播路徑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。初期主要集中在廣東、香港等華南地區,2003年2月下旬至3月,香港的淘大花園社區暴發成為關鍵事件,導致疫情大規模擴散。此后,通過航空旅行,病毒被迅速帶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,包括加拿大多倫多、新加坡和越南河內等地,形成了跨國傳播的態勢。
3. 非典的病原體被確定為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,即SARS冠狀病毒(SARS-CoV)。該病毒主要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,也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傳播。其臨床表現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,癥狀包括高熱、干咳、呼吸困難等,具有較高的致死率,尤其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病的患者威脅更大。
4. 這場疫情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和應急響應機制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它促使世界衛生組織加強了全球疫情監測和預警系統,也推動了中國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重大改革。非典的暴發和防控過程,為后來應對其他新發傳染病,如H1N1流感和COVID-19,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,凸顯了國際合作在應對全球健康危機中的重要性。






